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收藏

你的位置:首页 > 南华时刊 > 2023年第4月刊

感恩,滋养我心灵成长的书籍

日期: 2023-05-08 15:53:11  来源: 《南华时刊》  

文/乐冰

编者按:

  为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由南华时刊杂志社、永安红木艺术馆主办,海口市作家协会协办的“世界读书日·书香满侨乡”文化沙龙活动,宣传推广阅读理念,用文化之力助推海南自贸港建设。这篇稿件是海口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乐冰在沙龙活动上的主题发言,特编发以飨读者。


  我的老家在安徽宣城,那里是中国文房四宝发源地。那里有一座山叫敬亭山。

  李白当年写过一首著名的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之后,敬亭山声名鹊起。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颜真卿、苏东坡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被誉为“江南诗山”。

  我有幸在敬亭山边长大,从小受到诗书礼仪熏陶。


202304 075.jpg


  我感恩滋养我心灵成长的书籍,它使我摆脱了精神上的贫困,知道人究竟靠什么才是立身之本!

  下面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几个读书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

  我儿时生活的小镇叫孙埠镇,有两三万人口,但没有一间书店,也没有图书馆。

  孙埠镇距有新华书店的县城约30里地。每年春节,父亲给的那一点可怜巴巴的压岁钱,我总是舍不得花掉一分,我把它放进毛竹做的“储蓄罐”里。当钱积攒到购买一两本书的时候,我把钱一分一毛地从“储蓄罐”里掏出来拿去买书。为了省钱,去县城买书我都是步行,从不敢去破费花5毛钱坐一趟车,中午的饭也仅仅是揣在口袋里的几块锅巴。去城里买书来来回回,到了天完全黑下来才能赶回家。有时候,脚板底走起了泡,可一捧上飘着墨香的新书,什么痛也忘了。

  那个时候的书店也不像现在这么大方——开架售书。我只能透过玻璃柜凭感觉在各色各样的封面里寻找。这种凭感觉买来书并不能让我满意。好在只要是有字的书,我都能如饥似渴地读下去,尽管有的书作为孩子还不怎么理解,似懂非懂。就这样,一本书我啃了一遍又一遍,渐渐知道世界是那么的大,人间有那么多让人牵肠挂肚的事情……


第二个故事

  一天,父亲带我去了一趟县图书馆。

  当我看到人们把一张小小的借书证递到工作人员手里,就可以挑选到自己喜爱的书籍,我忍不住问图书馆工作人员:“阿姨,我可以借书看吗?” 

  “你有借书证?”阿姨问我。

  我摇摇头,问:“那怎么办借书证?”

  “你是城里人吗?”阿姨又问我。

  “我住在孙埠镇。”

  阿姨说:“只有住在城关镇的城里人才能办到借书证。”

  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拿着借书证来借书,那份羡慕之情就甭提了。

  最后,我跟着父亲无比沮丧地下了楼。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摸着我的头对我说:“你要好好读书,长大了到城里来工作,就可以办借书证了。”

  父亲的话虽然很短,但深深地埋藏在我的心里,那一年我12岁。

  大约是我对文字的痴情感动了缪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进了《宣城日报》社工作,从做校对、记者,到编辑。如果说儿时读书的兴趣是下意识的,那么工作以后读书就成了我人生的最大追求。我在内地工作3年,钱没攒多少,书却攒了满满两个书柜。同时,办了借书证,算是圆了儿时的梦想。


第三个故事

  我读初中的时候,同学之间也交换着看书。就是你借给我一本书,我才借给你一本书。借得最多是文学书籍和文学刊物。我家除了父亲收藏的几本革命回忆录之外,没有一部长篇小说。所以,时间久了,同学们都不愿和我交换书籍。

  没有书看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怎么办?终于,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抄书。一开始手抄文学刊物里我认为写得不错的短篇小说,后来还抄过中篇小说。有时候,为了能及时把刊物归还人家,我就连夜赶时间抄。为了不让父母发现我在熬夜抄书,常常等他们睡着以后,再爬起来抄。我的眼睛就是那个时候开始近视的。


202304 074.jpg

从小受到诗书礼仪熏陶的乐冰


  那个时候,手抄本大家都觉得好奇,愿意和我换书来看。但有些同学交换了我的手抄本之后,并没有他想象得那样神秘,有些后悔。

  为了吸引同学,我大胆地把原小说改一个好听的名字,还大肆渲染一番,同学们就这样带着好奇心一次次地“上当”。

  我就是用这种方法,与同学们交换,看了不少文学名著。印象深刻的有《青春之歌》《鲁滨逊漂流记》《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保卫延安》《格林童话》《林海雪原》等。


第四个故事

  我的外曾祖父是清末秀才,当过私塾先生,所以,我的奶奶知书达理,家教十分严格,在她八十岁的时候,我还听到她用《女儿经》教育我的两个姐姐:“女儿经,仔细听,早早起,出闺门,烧茶汤,敬双亲,勤梳洗,爱干净……”

  奶奶对我父亲的教育,直接影响到父亲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我又深深地受到我父亲的影响。

  小时候,父亲经常用《增广贤文》来教育我。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是古代对少儿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启蒙读物,对为人、处事、治家等方面有很好的教化作用。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字均出自于《增广贤文》。

  我读小学的时候,每次领到新课本,父亲都要用牛皮纸包上封面。如使用时间久了,书的边角有卷折,他会小心地一页一页抚平,并教育我要爱惜书籍,敬畏书籍。

  每天晚上,昏黄的灯泡下,我们全家人围坐在八仙桌边,父亲看《安徽日报》《参考消息》《红旗》杂志,我和两个姐姐趴在桌上做作业,母亲在一旁纳鞋底或者补衣服。这样温馨的画面一直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父亲认为,读书是天下第一等好事,也是认知万事万物的根本。每天早上五点半,我就被父亲叫醒,哪怕窗外黑咕隆咚,天寒地冻,我都得赶紧从暖烘烘的被窝里爬起来,否则,父亲就会掀开被子。抢时间洗漱后,我便在自家小院里读书,而且必须高声朗读,让父亲能听得到。要不然,父亲会以为我在偷懒。

  如果我学习上有懈怠情绪,父亲就用《明日歌》来教育我:“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为了教育我听话、守规矩,父亲甚至还带我到芜湖赭山动物园,指着铁笼子里的老虎、狮子问我:“这些猛兽为什么被人驯得服服帖帖?”

  我那时才七八岁,哪里懂得,只好摇头。

  “一是打,二是饿。”父亲说:“老虎、狮子都能被人驯得服服帖帖,人还有教育不好的吗?”

  我听了,心里不住地打颤。

  我在家是独子,但父亲并不视我为掌上明珠,相反,父亲对我的希望值很高,也就对我的管教格外严格。

  至于严格到什么程度?可能现在的孩子还不能够理解。比如:坐相不好要挨打,走路不挺直腰板要挨打,说粗话要挨打,嘴巴挑食要挨打,睡懒觉要挨打,考试成绩不好更要挨打……举个例子说吧,吃饭要有吃相,必须规规矩矩坐在桌子上吃,不能端着碗乱跑,要用左手大拇指卡着碗边,中指和无名指托着碗底,食指和小拇指撑着碗,如果用巴掌托着碗底那肯定是要挨打的。端碗吃饭还要把腰挺直,不能扒在桌子上吃,更不能把碗放在桌子上一只手架在桌子上吃,不能把筷子直直地插在碗里,吃饭不能说话,“吃不言,睡不语”,等等。

  父亲如此管教我还有一套理论,什么“棍子头上出孝子,筷子头上出败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打不成才”等等。


第五个故事

  父亲来海南帮我带了两年的孩子,对孙子的教育尤为重视,并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关于言传身教,父亲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关系着孩子品德素质水平的高低。父母是家庭的主要成员,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孩子严格监督与模仿之下。做父母的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有意识地在学习、品德等方面给做出良好的示范。父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02304 076.jpg


  关于家长该不该有权威。父亲说:十分应该!在家庭中不能没有权威。如果家长在子女心目中没有权威,孩子根本不把家长放在眼里,那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也就无从谈起。这方面的教育,六岁以前最重要。

  关于疼爱和溺爱。父亲说,父母疼爱孩子是正常现象,但疼爱过了度就是溺爱,穷人的孩子同样会养成“娇骄”二气。孔子曰“过犹不及”。家长对孩子不能有求必应,孩子不懂事,往往要买这买那,这等于是把孩子一点一点地害了。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那都是血汗钱!要敢于对孩子说“不” !虽然暂时“委屈”了孩子,但是会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处的。

  父亲还说,溺爱、放任自流,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孩子。必须对孩子施以严格的家教。孩子稍大一点,要求孩子做家务。从小就让孩子学会洗碗、铺床、扫地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反对懒惰。要鼓励孩子多读书、多做户外运动,而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要监督孩子的作业是否自己独立完成。

  父亲还说,要及时走访教师,对本学期开设的课程、任课老师及其要求、要读哪些书等等都要心中有数。要保证孩子到课,不允许旷课。不能对教师说三道四,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很高,对教师说三道四副作用很大……

  父亲的教诲对我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启发。为了培养孩子的进取心,我除了用成功人士的故事激励他,让他从中受到启发。我自己取得了一点成绩,也会与他分享。时间久了,他会学着我的样子做,与我分享他的成绩。我的感受是:你越欣赏孩子、尊重孩子,他对学习越有兴趣。好消息一点一点的积累,从量变就会到质变。

  立大志方能成大业,我还常常根据孩子的兴趣,推荐相关领域的名人传记给他阅读。此外,为了他不忘本,读一点中华文化的精髓,掌握一些闯世界的本领,我还专门为孩子编了3本书:《教子书》《中国经典诗词赏析》《四书五经精华读本》。

  我觉得孩子读小学时,做父母的要两只手抓,要全身心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读初中时,做父母的要一只手抓,这个时候孩子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还需要扶一把;孩子读高中时,做父母的要全放手了,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的父母只知道让孩子死记硬背啃书本,对生活知识一无所知,还磨掉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相反,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和胆量。比如:给他买玩具让他大胆地拆,再让他组装起来;重大社交场合也带他去,让他学会礼仪、尊重他人,还鼓励他当班干部、学生会干部,让他从小学习做饭菜,住校独立生活。

  正是由于父亲的教诲、我的传承,加上孩子自己的努力,2014年3月31日,《海南日报》以《环球雅思一学员考出海南托福最高分》为标题,报道了我的孩子乐京霖在2013年7月的托福考试中,考得113分(满分120分),创造了当年在海南省报名参加托福考试的最高分,收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两所美国著名高校的入学通知书。


  1990年3月,我只身来海南时除了带几件换洗衣服外,剩下的便是一大包书。

  在我来海南最初的几年里,搬家成了家常便饭,大堆大堆的东西不得不丢弃,可那一箱伴我千里迢迢、受尽了颠沛流离之苦的书始终舍不得丢下。想一想,在我人生遇到挫折的时候,是书给我以力量;在我心灵孤独无助的时候,是书给我以安慰。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书的熏陶,面对生活的种种诱惑,我会变成什么样子?是书使我摆脱了精神上的贫困,知道人究竟靠什么才是立身之本!

  我感恩滋养我心灵成长的书籍,它伴我度过了那个清贫的年代。

  

  作者简介乐冰,1966年生于安徽宣城,现居海南,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进修于鲁迅文学院19届作家高研班,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海南省诗歌学会副主席、海口市作协副主席、海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在《人民文学》《诗刊》《北京文学》等发表诗歌,有长篇小说发表于《中国作家》,著有长诗《祖宗海》和长篇小说《海南梦》等11部专著。曾获第四届海南省出版物政府奖;第五届海南省文学双年奖;第三届海南省政府文华奖(编剧);第六届中国长诗奖;第二届海南省少数民族优秀长篇小说奖等,代表作《南海,我的祖宗海》被评为当代十佳海洋诗歌。


上一篇 下一篇

扫一扫,加关注。

版权所有:新侨网 (海南南华时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文坛路2号海南工商职业学院行政大楼7楼(省侨联内) 邮箱:qiao8@163.com

电话:0898-66275536 传真:0898-66275536

备案/许可证编号:琼ICP备190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