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收藏

你的位置:首页 > 华人精英

符明潮:故乡是毕生的牵挂

日期: 2019-09-19 09:15:36  来源: 《南华时刊》  


长期的海外生活,当故乡在生命中,仿佛渐行渐远的时候,因为母子情深,因为一份沉甸甸的孝心,使他的人生轨迹重新回归到故乡的山山水水。

作为香港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日本分公司的管理高干,同时也是日本海南总商会会长、全日本华侨华人联合会理事的符明潮,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商业、教育、文化、慈善以及华侨社团等各个方面。

从七岁离乡,符明潮辗转香港、美国、日本等地。作为中日建交后较早前往日本的侨胞之一,近四十年来,他不仅在商业领域取得了成功,更是时刻不忘故乡海南,为家乡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身在海外、心怀故乡,可谓是符明潮最鲜明的特质。



符明潮 (10).jpg

符明潮先生出席中国侨联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留影


少小离乡  发奋自强

七岁时,符明潮已经尝到了离愁的滋味。他的父亲符昌才早年在老挝谋生。1958年,时仅七岁的符明潮,应父亲的要求,跟随母亲赴香港定居,于是故乡的山水和一起嬉戏打闹的玩伴,顿时成了戛然而止的休止符,停留在了他的脑海里。游走香港的符明潮母子,对于丈夫和父亲的思念,几乎成了每天都必须面对的煎熬。加上人生地疏、语言不通,母子俩饱尝艰辛,这也使符明潮从小懂得了母命难违的孝顺。

回忆起那些年与母亲在香港相依为命的生活,符明潮记忆犹新,“基本上,我和母亲一直都是住在香港,父亲大概一年回来一两次,到香港来看我们。我跟母亲两个人在香港的时间很长,所以我对母亲的辛苦很了解,感情很重,我很爱我的母亲。”

日渐年长的符明潮,时刻不忘报答含辛茹苦的母亲,学业优异的他立志赴美留学,期待学成归来,回报母亲。符明潮最初有个心愿,希望到美国学习社会学专业,毕业后回到香港做公务员,那样便能照顾母亲。

然而,当时的美国经济状况低迷不振,即便是大学毕业生,也面临就业难题。特别是符明潮到了美国后,与许多香港的留学生经过交流,发现比起社会学,念财务会计专业的话会更容易找到工作。于是,符明潮改变初衷,选择了容易就业的财会专业。

异国的求学生涯,不只是校园里的潜心苦读,半工半读是许多海外学子彼此相似的留学经历,符明潮也不例外。刚到美国没多久,符明潮便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最初,他一星期上三天班,每星期五、六、日在中国餐馆里兼职,打工时从下午下课后一直工作到凌晨两点半。

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年后,符明潮顺利获得美国奥利根州钵伦大学财务会计学士学位,就像当初预期的那样,他在美国有足够良好的发展空间,经过再三考虑,他坚持选择了华人的公司——香港东方海外货柜有限公司。当时的公司老板为人谦和、低调,深得符明潮和众多员工的拥戴,他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

“讲起来大家很可能会不相信,有一次我们在日本神户做宣传,董建华老板也去了,他要回香港的时候,我送他到飞机场,当时老板也有五十八、九岁,他腿脚不便,上楼梯有点辛苦,所以我就帮他拿包,但他不愿意让我帮他拿,我抢他的包过来,他却把我的包给抢了过去。我想在很多公司做老板的,很可能都做不到,像我们董建华老板这样的谦逊。”讲述起与老板董建华的过往,谈及董老板带给自己的影响,符明潮感触很深。


符明潮 (7).jpg

符明潮先生(右)与董建华先生合影


董建华老板谦谦的君子之风,贴心、人性化的管理,影响着公司的上上下下。也是在这样温暖的大家庭里,成就了符明潮终身的事业,他在公司里,一干就干了四十年。

借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扎实优良的专业知识,符明潮和香港东方海外货柜有限公司共同经历了成长、发展和壮大。符明潮也从最初的财务人员,一路晋升,直到最后,成为日本分公司的总管。对于这一切,就像他谦虚随和的老板董建华一样,符明潮丝毫不夸耀个人努力的成就,而是归功于命运的眷顾。


携母荣归  重温乡情

从符明潮的教育经历以及工作历程可以发现,他几乎一直都处在异国文化的环境里。从海南到香港、到美国、再到日本,与祖国时远时近,但总有汪洋相隔。符明潮坦言,刚到日本的时候,中国人不多,而且主要还是香港人,他们大多是诸如汇丰银行等香港大公司派过来的驻在员。此外,与符明潮在美国相识的妻子是一名日本人,一双儿女也都在美国经商和从事高级护士工作,在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里,中国的元素并不丰富。

2000年以后,符明潮在日本的事业稳步发展、家庭幸福美满,进入了他的人生巅峰时期。而他的母亲却随着年岁增高,老迈的身体渐渐困于病魔,患上了帕金森症。于是,赡养侍奉母亲,便成为了符明潮最为迫切的责任。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群高发的神经系统疾病,到目前为止,医学界还没有找到根治的方法。为了给母亲治病,符明潮将母亲从香港接到日本,在日本住了两年左右。俗话说,人老念旧,符明潮的母亲飘零半生,虽然老有所养、衣食无忧,但恍惚的神志中,始终不忘椰影婆娑、风光宜人的故土,于是萌生了归乡养老的愿望。


符明潮 (1).jpg

2016年符明潮先生率团回海南时留影


养育恩情重如山,母子情深如一人。面对母亲晚年仅存的愿望,孝顺的符明潮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做出同意的抉择。虽然他深知农村医疗不比城市,母亲回到家乡之后,可能无法得到良好的治疗,但他仍旧决定尊重母亲的心愿。

2003年,符明潮带着母亲回到文昌市昌洒镇东泰山西村。老家风景如故,得知符明潮母子回来后,很多乡亲便常常跑到家里来,跟他母亲聊天,讲许多以前的故事,这让阔别故乡多年的老人感到很开心。


符明潮 (6).jpg

符明潮先生(左四)与乡亲们交谈


曾经熟悉的一草一木,久违的乡音,让符明潮重温了日渐模糊的童年时光。从此,符明潮频繁地往返海南、日本两地,每次回家都悉心照顾母亲的饮食起居,亲人邻舍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头。乡亲们感叹地说:“符明潮每年都会回来几次,他的儿子也都很孝顺,总是膝盖跪在地上帮奶奶按摩,一直哄奶奶吃东西,非常疼爱奶奶。”


情系孩子  创造希望

符明潮母子回到家乡后,父亲符昌才也常常从海外回来,与他们团聚。随着回乡路的慢慢熟悉,符昌才先生开始关注家乡的变化。一天,一条消息引起了符老先生的注意,并由此书写了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

在符明潮家乡,有一所海外乡亲捐资兴办多年的华侨小学,因校舍破旧、生源缺乏、师资不足等多方缘故,办学状况青黄不接,政府经过研究决定决定撤销该校。这件事,被热心公益事业的符昌才先生获悉,他决心留住这所凝聚着海外亲人心血和热情的学校,并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符明潮的身上。

符昌才先生虽然多年旅居海外,但他热心公益的善举由来已久。这一次为了这所华侨学校的百年大计,他亲自找到政府的有关部门。符昌才先生与文昌市教育局几番沟通,希望能将学校保留下来,最终获得政府部门的承诺。然而政府同时也规定,由于教学楼已经是危房,又缺乏生源,所以办学只能到小学三年级为止。这也意味着,学校的情况如果没有得到改善,就算不强制拆除,迟早也会自然荒废的。

符昌才先生深感责任重大。然而自己年事已高,恐怕独力难支。于是,他便把儿子符明潮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交付了自己的期望,“我父亲说把这个担子交给我,叫我去做,我当即就答应他了。”

符明潮之所以爽快地答应父亲交付的愿望,一方面,是受到长期热心公益的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根在海南的情怀始终没变,他爱这片曾经生他养他的土地和这里的亲人们。

“我虽然一直在海外,但我出生在海南,去了哪里都好,根永远都是在海南,海南是我的故乡。我觉得我一路走来很幸运,所以便想用我自己的幸运,去帮助故乡。我一直都想把我们在海外学的好的东西带回来给农村的孩子。”

于是,符明潮毫不犹豫地开始了重建这所华侨学校的计划。他首先带头捐资二十万,成立了学校理事会,扩建筹备委员会。他还动用自己丰富的社会资源,向世界各地的乡亲筹集善款。他说,当时筹集善款的行为,几乎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逢人便说。


符明潮 (5).jpg

儒雅的符明潮先生


符明潮为了筹建学校四处奔走,不仅跑了几趟香港,还去了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精诚的用心,换来了热情的回报,一共有七百多名热心人士,为这所乡间华侨学校捐款四百多万元。

在侨乡文昌,华侨捐资助学的事例并不少见,但像符明潮这样,由个人发起并促成既有侨资又有外资的助学捐款,却不多见。2005年,扩建落成的昌洒镇华侨学校焕然一新,曾经濒临撤销的学校不但得以保留,而且有了更大的发展,由原来的不完全小学变成了完全小学,还设立了奖学金,对优秀教师和学生给予奖励,对家庭困难学生给予资助。

如今的昌洒镇华侨学校,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办学条件优越,教学成果显著,附近的学子纷纷慕名而来。说起这件事,符明潮相当自豪。他并不是夸耀自己为建校出了多少钱,而是为学校培养出的优秀学生感到由衷的喜悦。“之前这里几乎没有人考得上重点学校,但自从这所学校盖好之后,第一年就考上了两个,到后来一年有十几个二十几个。你可以想象,这些孩子考上了好的学校,以后有机会上北大清华,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小学教育的话,他们可能就输在起跑线上,永远都没有这个机会了。”

事实上,符明潮也确实在实践着自己的构想,这间学校,成了符明潮在故乡的第二个家,学校的点点滴滴,都装在他的心上。他每年都会回去看望孩子们两次,和校长老师开会了解学生们的情况,并把自己在国外看到的先进教育方式落实在这所学校中。以环保意识的培养为例,这所小学要求学生每个礼拜都要到校外打扫公共环境,旨在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一活动感染周围的成年人。符明潮举例说:“我们很多中国人抽烟,抽完烟就扔路上了,你上前指出的话他们会不开心,但是如果他们看到小孩子捡回来,他会感动、会慢慢改回来。”

不仅如此,符明潮认为一所学校并不足以为所有孩子提供未来的希望,他还有更大的期待。他坦言,自己办小学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带动其他华侨也能够回来捐款,帮助孩子们受教育。“我们的学校盖完以后,不少华侨都从国外回来帮助农村建学校,有的甚至拿了二三百万。现在已经有四个小学都建设得越来越好,我特别希望在我们的带动之下,家乡的教育工作可以做得更好。”


DSC03823_看图王.jpg

2015年3月,海南省侨联“亲情中华”民族歌舞文化交流访问团赴日本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图为海南省侨联副巡视员陈勇(左)向符明潮先生赠送礼品


根在中国  桑梓情深

除了公益事业,符明潮还积极参与华侨社团的建设工作。2012年和2014年,日本海南同乡会以及日本海南总商会先后成立。2011年日本发生了大地震,这成为了符明潮参与组织成立海南华侨社团的契机。为了给震后在日本的海南人提供一个互相照应、互相交流的平台,2012年年初,海南同乡会诞生了。符明潮表示,目前同乡会大约有近200名成员,虽然在日海南人并不多,大家住得也很分散,但逢年过节的时候大家都会带上家人聚在一起,享受在异国他乡团圆的欢乐。


符明潮 (2).jpg

符明潮先生(右四)出席在日中国商会社团联盟新春联欢晚会


符明潮 (3).jpg

符明潮先生(前排右五)参加在日中国商会社团联盟福建访问团活动


除同乡会之外,日本海南总商会就成为了在日海南商人之间沟通交流、分享资源的重要平台,这也是符明潮管理运营日本海南总商会的一个重要目标。2014年,符明潮等十几个商场干将决定要成立日本海南总商会,除了联系在日本的海南商人之外,他们还积极为同乡争取与他国海南商人结识的机会。

2017年4月1~2日第六届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在文昌举行。此次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围绕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文化为纽带搭建海内外乡亲交流合作平台,宣扬南洋文化,凸显本土文化,凝聚发展合力,进一步推动海内外乡亲在经贸、旅游、文化等领域开展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邀请了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37个海外社团、港澳台同胞代表以及部分国内知名企业共聚文昌,话桑梓,论发展。符明潮作为日本海南商会的代表如约而至。

早在九年前,南洋文化节还未成型,符明潮就已受邀参加了文化节的前身——文昌乡亲恳亲节。“从那时起一直到今天,一次也没有落下,”符明潮不无感慨地说道,“在这九年里,应该说我是亲眼见证了文昌变化的点点滴滴;不只是文化节,更在于文昌整体社会的蒸蒸日上。”

“最令我感动的是,即使时间过去九年,即使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昌在很多方面,依然延续着最初的本心,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为民造福。”符明潮告诉本刊记者。

的确,正如他所说,文昌市在过去数年间落实了一系列重大的惠民举措。比如在教育方面,实现了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以及普通高中集中在文城地区办学的目标,文昌也因而被授予“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和“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作为财务会计专业出身的商界人士,符明潮对于家乡未来经济发展前景也有着明确的计算和思量。在海南旅游业发展的背后,符明潮表示,自己看好的是未来海南养老产业的发展。“海南冬天气候宜人,也没有工业污染,所以空气质量非常好,很适合老年人冬季居住,这在养老产业方面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

同时符明潮还表示,日本在养老这一领域的服务已经较为成熟,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未来如果能够积极学习日本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并获得政府的支持的话,那么突破瓶颈、实现海南养老行业的更进一步的发展是非常有可能的。

“中国是我的祖国,不管住在哪里,根都是在中国的。”这是符明潮在采访中一直强调的一句话。这也是一份毕生的牵挂,永远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而改变。


符明潮 (9).jpg

其乐融融一家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扫一扫,加关注。

版权所有:新侨网 (海南南华时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美祥东路6号金源小区B601 邮箱:qiao8@163.com

电话:0898-66275563 传真:0898-66280552

备案/许可证编号:琼ICP备19005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