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收藏

你的位置:首页 > 南华时刊 > 2022年第11月刊

葫芦村,百年侨村的新风景

日期: 2022-12-28 15:48:44  来源: 《南华时刊》  

文/王佳


  在侨乡文昌市东路镇,有一个2000多人的村庄,一幢幢四合院式的特色民居和一栋栋精美雅致的乡村别墅,掩映于郁郁葱葱的绿荫中,向人们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展现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


202212 DSC_0427.jpg


  漫步村中,只见白鹭在田园翩翩起舞,松鼠在树上追逐嬉戏,蜜蜂在花间嗡嗡采蜜。这里古树参天、椰影婆娑、落英缤纷;这里环境静美、时光静好,果树开花时,总有沁人心脾的花香随风潜入夜,伴着村民进入梦乡。2009年,中央电视台“名嘴”李瑞英、康辉、鞠萍、撒贝宁等到村里采风,对乡村美景大加赞赏。2018年11月,这里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2019年12月,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2020年7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公示名单;2020年8月,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这里就是闻名遐迩的葫芦村。

  葫芦村由10个自然村组成,因地形酷似葫芦而得名。走入村子,自然清新、幽静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随处可见的荔枝、龙眼、杨桃、黄桐、加布、菠萝蜜等百年古树,用其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静静地述说着这里悠久的葫芦文化、华侨文化与生态文化。


田园牧歌.jpg

田园牧歌


  数百年来,村里一直流传着一段兄弟情谊的感人故事。这对兄弟是海南史上的名人,他们是被清代海南探花张岳崧誉为海南三贤的其中两位:邢宥和丘濬。

  邢宥(1416—1481),字克宽,号湄丘,文昌市文教镇水吼村人,明代政治家、学者。历任四川监察御史、浙江台州知府、浙江布政司左参政、右佥都御史、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等职。邢宥一生为国为民,光明磊落,刚直不阿。他非常喜欢读书写作,对书法也有一定的研究,著作有《湄丘集》传世,为官做人的精神对后人具有深远影响。


村委会.jpg

村委会


文昌市东路中心小学.jpg

东路中心小学外景


  丘濬(1421—1495),字仲深,琼山府城人,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被明孝宗御赐为“理学名臣”,被史学界誉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丘濬历事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朝,先后出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翰林院学士、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弘治七年升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丘濬学问渊博,熟悉当代掌故,晚年右眼失明仍披览不缀,研究领域涉政治、经济、文学、医学等,著述甚丰,同海瑞合称为“海南双壁”。

  相传,明成代六年(1470年),邢宥先诏准致仕,隐居文昌文教老家。丘濬因生母逝世从京师回海南奔丧,守孝三年,期间曾多次从琼山府城金花村到文昌文教水吼村探望贤兄邢宥,相聚分别时,邢宥每每相送。丘濬在守孝期满要回京还朝时,又一次来文昌与邢宥道别,也许这次离别不知何年何日再相见,于是邢宥一路相送,从日初到日中,一直送到文昌与琼山两地交界处的葫芦村,并设酒为丘濬践行。临别之时,两人依依不舍,邢宥更是离愁别绪涌上心头,口占诗一首:“与君相送到葫芦,酒在葫芦不用沽。共饮一杯辞别去,君行西出故人无。”


老房与新楼.jpg

老房与新楼


华侨老宅.jpg

华侨老宅


  这首诗看似平白简单,但感情真挚、朴实生动、情深意浓。句里行间透露出邢宥对好友丘濬的牵挂和惜别,道出他们真诚伟大的情谊,表达了两位名臣高山流水、惺惺相惜。

  为纪念丘濬和邢宥的深厚友谊与高尚情怀,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乡贤王国宪与当地乡亲捐资修建了约亭,传颂和纪念两位明代名臣的真挚友情,激励后人有所作为,见贤思齐。


400年的黄桐树.jpg

400年的黄桐树


  文昌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的文昌籍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达120多万人,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里三面临海,田地多为沙土,贫瘠寡收。清末民初时,为寻找出路,很多文昌人纷纷背井离乡到南洋去谋生,也就是文昌人所说的“去番”。在“下南洋”的大潮中,葫芦村许多村民也离开故土,从“西营”(湛江)搭乘帆船“去番”,到越南、泰国等异国他乡谋求生计。即使到了改革开放后,20世纪90年代,村里仍有一些年轻人到遥远的南美洲苏里南去淘金,谋发展。

  文昌人有个传统,那就是不管身在何处,不管人生的路走多远,都要回老家修缮或建造祖公屋。勤劳的“番客”在人生地不熟的南洋站稳脚跟,通过艰苦打拼,攒有积蓄后,便返回村里或寄钱给家人修建房屋。那些透着南洋风情的老屋和小洋楼,已经成为村里一道美丽的风景。在葫芦村有许多装有雕花门窗、绘制传统壁画,兼容琼北文化、南洋风格和西方元素的房屋,其中有一些是闲置的,尽管屋檐下的墙面已斑驳,但各种花鸟虫鱼壁画仍清晰可见、栩栩如生,弥漫着浓浓的“侨”味。这些房子,大多是“番客”的家,承载着南洋华侨浓厚的乡情乡愁。


位于大致坡的约亭.jpg

位于大致坡的约亭


  葫芦村素有尊师重教、崇尚文化的优良传统,明清及民国时期,村里兴办私塾和学堂让孩子们“开眼笼”(接受启蒙教育);抗日战争胜利后,村里的乡贤在位于村庄中部的后坡湖畔创办造德小学,解放后更名为葫芦小学。村里及周边十里八乡的农家子弟从葫芦小学起步,有的走出乡村、走向城市,走上人生的大舞台,成为国家干部、商界精英、学校教员……有的成为成功商人、能工巧匠、种养高手……葫芦小学1997年升格为文昌市东路中心小学,2015年学校扩建时,村里无偿提供几十亩土地用于教学楼及附属设施建设。目前,东路中心小学占地约百亩,并设有附属幼儿园,教学环境优美、教育功能完备,成为葫芦村及周边乡村孩子学习知识、增长才干、追求理想、实现梦想的摇篮。


村子里到处可见百年老树_2.JPG

村子里到处可见百年老树


  葫芦村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这里以前居住着邢、王、蔡、张、陈、赖、林、海、许、冯等十多个姓氏的百姓,民风质朴敦厚,传承着文昌的传统美德和乡土文化。由于时代变换、社会变迁、人口迁徙,现在居住的村民仅有邢、王二姓,大部分为邢姓,这里的村风淳朴和谐,村民勤劳朴实、和善豁达,文明美德代代相传。

  今天的葫芦村,在保护和传承既有的民俗民风和生态资源优势基础上,聚焦旅游新业态,深入挖掘人文资源和地方特色,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的建设水平,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奏响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

  葫芦村,不但美丽,而且有乡愁,有故事,更有诗和远方……


上一篇 下一篇

扫一扫,加关注。

版权所有:新侨网 (海南南华时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文坛路2号海南工商职业学院行政大楼7楼(省侨联内) 邮箱:qiao8@163.com

电话:0898-66275536 传真:0898-66275536

备案/许可证编号:琼ICP备19005267号